
內容概要
筆記本
故事的核心是一本名為「死亡筆記本」的黑色筆記本,封裡寫著使用說明。當使用方式正確,任何人都可以在知道對象姓名和長相的前提下,透過將該人的姓名寫在筆記本內來殺死對方,並且可以具體地控制對方的死前行為和死因。根據電影導演金子修介的說法:「言靈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日本觀念,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很日式的故事。」
繪者小畑健最初想將筆記本設計成「聖經般的感覺」,不過他後來覺得這不太好使用,因此便改成常見的大學筆記本。但在連載後他也認為讓筆記本有一些時代感,例如古日本的卷軸或中古歐洲舊約聖經般的設計應該也不錯。不過這些想法並沒有付諸實現。
作品主題
內意
原作大場並沒有給《死亡筆記本》一個特別的主題,他表示:「硬要加上一個主題的話,應該是『人總有一天會死,永遠不能復生』,所以人要在活著的時候努力奮鬥。」他認為在故事中探討夜神月的行為是正義或邪惡並不重要,並表示:「我知道善惡論可以做為故事中精彩的答辯話題,但我從故事初期就決定不要提到那些,這樣不但危險,而且對漫畫來說一點都不有趣。」
在2012年的一份論文中,Jolyon Baraka Thomas 認為《死亡筆記本》點出了自由與安全間的衝突所造成的嚴重影響;說明高尚的道德理想容易受到腐化,人們總是以安全為名將暴力視為惡行。Thomas寫道:「和平的代價是死亡。」
Thomas的論文將《死亡筆記本》列為自1995年奧姆真理教引發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後所發表的最複雜的心理驚悚劇之一,並指出它透過整個故事的道德相對性提醒讀者他們自己的善惡觀可能與極端邪教成員沒有太大的區別。
設計
大場表示《死亡筆記本》的靈感並非源於特定的事物,而是在浮現一個大概後添加了死神與使用規則等具體事項。他希望創作一則懸疑故事,因為他認為自己不可能寫得出正統格鬥風格的作品,而且懸疑風格的故事比較稀奇。在刊載短篇後,他本以為這樣的作品與《週刊少年Jump》的調性不合,所以不會獲得連載。但當他知道獲得好評、並且請到小畑健作畫後是作夢也不敢相信。由於受到讀者的正面評價,《死亡筆記本》得以連載。
大場表示經常因為想放的東西太多導致頁數不夠用,在完成包括了對話、狀聲詞和分鏡的原稿後,稿件會被送到小畑手中,小畑看過之後會自己重畫一份分鏡稿,再向大場確認,之後才進入作畫程序,有許多新角色和小物件都是在作畫途中才定案的。在連載時、除了大略的走向以外,大場並沒有預先想好後續的內容,而是試著把月逼入絕境,再想著怎麼讓他逃出生天,他每創作新的一話就會回頭重新檢視舊的劇情,防止劇情不一致。在連載期間,大場和小畑很少碰面,他們透過責任編輯聯繫,而小畑並沒有預先得知故事的走向。